翻页   夜间
17中文 > 清山变 > 第91节 顽劣少年(2)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17中文网] https://www.17zhongwen.cc/最快更新!无广告!

    第91节顽劣少年(2

    皇太后钮钴禄氏最喜欢的就是六阿哥奕,不喜欢四阿哥奕?,倒并不是为了奕?天性顽皮,而是为了他们两个人的母亲。

    奕之母是静贵妃博尔济吉特氏,为人健朗,万事不萦于心;而奕?的母亲是皇后钮钴禄氏,当年在做贵妃,皇贵妃的时候,就很不为太后所喜,认为她恃宠而骄,每每有需索之处,令皇帝也很觉得为难。

    道光皇帝的节俭是出了名的,对皇后的需索自然也知道,不过他平日宠得惯了,轻易不愿意驳回,最后只好说,“你想要什么,府库里有现成的,或者不必另拨经费就可以拿到的,朕无有不准。”

    有了皇帝的话,皇后平日里更加多事,内务府的差事自然也就更加忙碌起来,因为后妃有所需求,也无非就是一些衣饰器用,都是归内务府承办的。

    皇帝自己说过的话不能不作数,就经常在召见内务府大臣的时候,拿一张纸,上面写满了需要的物品清单,要他办齐了,转交敬事房,听敬事房的人说,这些东西大多都转送到承乾宫??就是皇后的寝宫??去了。

    有个内务府大臣名叫英和,字树琴,为人很忠直,深知国家二十二年江宁条约之后,用度吃紧,而宫中如此奢靡,大为不满,公事上常常能推就推,能搪就搪。到了上一年的夏天,为了一件事很是惹恼了帝后。

    当时是皇后的三十岁生日,皇帝答应送给皇后一双翡翠镯子,让英和去办,偏内府的库房中没有可以做镯子的大料,若是为一双镯子下旨云南进贡,又觉得大可不必,英和便如实上奏了。

    皇帝点点头,表示明白了。回到皇后的寝宫钮钴禄氏就很不高兴了,说皇上答应奴才,要给奴才一双翡翠镯子的嘛。下面的话虽然碍于君臣大防没有出口,皇帝却觉得很讪讪然,便说,再想办法。

    后来给他想到了,高宗皇帝八十大寿的时候,两广进奉过一个翡翠寿桃,是不是的?现在在哪里?于是便问英和。

    “是。翡翠寿桃是两广总督福康安所进,现在包好了存于库房之中。”

    “你见过吗?”

    “奴才前年盘库的时候曾经见过。”

    “有多大见方?”

    英和想了想,说:“有七八寸见方。”

    “色泽怎么样?”

    “是上好的玻璃翠,稀世之珍。”

    “虽说是稀世之珍,放在库房里到底可惜了的。就切割开来,改为镯子吧,能改几副就改成几副。”

    英和心中很不以为然,考虑了一会儿,终于决定犯言直谏:“奴才以为不可。先皇的寿器,改作后妃的亵玩,大为不宜。而且,以大改小,又是极罕见的珍物,未免可惜。”

    这‘亵玩’二字,下得很重,先皇的寿器,改为镯子,到时候入寝如厕,片刻不离,无所不在,也实在是亵渎已极。皇帝听完,好半天没有说话,最后脸色很难看的摆了摆手:“那就算了。”

    这之后,英和就逐渐失宠了,到了上一年的七月间,为了商人在易州开银矿的事情,他上了一道本章,却碰了一个好大的钉子。皇上说,易州是雍正、嘉庆两代的陵寝所居,如此重地,岂能请开地脉?下旨严斥英和冒昧,由户尚改调理藩院尚书,后来更因为一件旁的事情,撤去内务府大臣,南书房行走的差事??有人说,这就是英和得罪了皇后的下场。

    皇太后对皇后这种恃宠而骄自然很不以为然,只不过身为皇帝的庶母,有些话不能直说,就只好借着孙子来说话了,“皇帝啊?”

    “是。额娘。”

    “既然六阿哥也想放枪,不如就让他也放一放吧。”皇太后笑着说;“只是看这份不落人后的出息,等到长大了,也是栋梁之才呢。”

    “是,额娘有命,儿子自当遵从。”答应了一声,皇帝让内侍准备,重新装填弹药,让奕放了一次。自然的,群臣又是喝彩声不绝于耳。

    皇后的心中就很不是滋味了,这一次皇帝带着后妃、群臣到箭亭来放枪,本来还是自己的儿子提请,皇上一时心血来潮所致,怎么现在四阿哥还不曾放枪,倒让六阿哥先尝到了新鲜?

    皇帝没有想那么多,又让奕?也放了一轮,不过在皇后看来,儿子总是落在别人的后面,感觉也就不是那么回事了。

    手中握着短枪,十年往事奔上心头,年轻的皇帝竟然呆住了。还是六福上前一步,轻声呼唤:“皇上,皇上

    “啊,”皇帝如梦初醒,掂了掂火枪:“鹄子都利好了吗?”

    “万岁爷您看,三百步远,已经立好了。”

    皇帝举目看过去,果然,御前侍卫在湖边立好了靶子,同时展开警戒,为的是怕有人冒失闯进来,发生危险,及至布置以毕,皇帝举起枪来,‘碰’的放了一枪。

    过了一会儿,两面红旗挥动,自然的命中红心:“皇上神射无比,堪称养由基在世啊。”

    听着众人谀辞不断,皇帝权当没有听见,拿过另外一支枪轮番发射,砰砰连声作响之中,烟气弥漫,呛人口鼻。

    好一会儿的时间,皇帝才把火枪放在一边,拿过手巾擦了擦手脸,回头问道:“季芝昌和何汝霖上的折子,军机处看过了吗?”

    “是,臣等已经看过了。”

    皇帝随手把手巾把一扔:“走,我们到亭子中去说话。”

    万壑松风凭湖而建,尤其宜于年轻人居住,一面是数百株枝叶茂密的黑皮松树,另外一面是险峻的岩壁,下面临湖有个亭子,名叫晴碧亭,君臣几个绕过甬路,进到亭子中,赛尚阿领先,后面几个人鱼贯跪倒,就着皇帝刚才的问题答奏:“回皇上话,臣等已经看过了。”

    “于折子中所陈奏的话,你们是怎么想的?”

    “是。”贾祯是名副其实的首辅,碰头答说:“臣以为,铁路兴建,耗资繁靡,就不提季、何两位大人在折子中给几位大人端**来。”

    赛尚阿也就罢了,贾祯几个喝不来**的味道,不过君父所赐,臣下不能推搪,像喝药一般憋着气,把饮而尽:“臣等谢皇上赏赐。”

    皇帝说,“刚才彭蕴章的话,有一句说得很对,不论新政旧法,施行之前,总是要想想,是不是于百姓有利?有利的,不论阻力有多大,也要一力推之;无利的,不论是何人奏请,也要立刻丢开一边。万万不能等到恶果隐现,方才想到解决之道,这一节,军机处要认真体会朕意。明白吗?”

    “皇上施政以来,每每心怀百姓疾苦安危,臣等不胜感怀之至。”

    “铁路这件事啊,朕这几天一直在想,”皇帝举步在亭子中转了几步,他说:“百姓心怀朝廷,朝廷自然也绝对不能为兴一世之利,而伤了一时百姓之心。军机处下去拟旨,铁路沿线所经过之府县,除所征用的土地,田亩,祖宗坟茔之处一概以银钱相补之外,一律免除三年钱粮赋税。”

    赛尚阿碰了头答说:“是。铁路不但是我朝首创,更是亘古未有之善政。皇上一力推之,将来天下人见识到其中有大利于国之处,必当诚心讼祷我皇上英明神武,感念天恩。”

    “铁路是国之大事,上一年朕出京之前,就已经让阎敬?会同工部,两江总督衙门,仔细计算工程款项,前几天朕把阎敬?传了来,一问之下才知道,这三百余里的铁路工程,就要花费七百余万两银子”说完,叹息了一声,言下之意似乎是嫌花得太多了。

    “是。”这件事贾祯也是知道的,主动接过了皇帝的话头,说道:“臣也看过阎侍郎所上的奏折,铁路着实花费太大,只一条铁路,购买其中各项物件,不论机车、铁轨、路枕,道钉,道岔之物更是其中最大花费之处,不过臣以为,铁路建成,乃是有利于国的大事,便是多花一点,也是题中应有之意。”

    “英国人从海路,将铁路构建所需之物运来,万里迢迢之下,自然也使得费用更有增加,最后落到我们手中,便是朕明知道耗资靡繁,也只得咬牙忍了。”

    “皇上为社稷计,为天下计,自屈若此,臣等不胜钦服。”

    “朕想啊,几时天朝有属于自己的,能够建造这样的铁路构建之物的地方,是不是造价就会少很多呢?最起码,这大笔大笔近乎白白浪费掉的银子,是不是也就可以省下来了呢?”

    贾祯想了想答说:“臣愚钝,我天朝自古以来从来皆是以道德文章教化四方,并无器作之匠可修建铁路所需之物。臣不知道皇上……”

    “朕想,就这一次英人前来,传授铁路兴建之事之外,让他们将这份铁路构建之术,包括钢铁冶炼之法,也在我天朝推行下去。未来……贾祯,你是不是有话想对朕说?”

    正月的天气里,贾祯满头大汗。他实在不能理解皇上的圣意若何从皇上登基以来,不论是朝野上下还是小民口口相传,都说是新君登基没有几天,本朝圣祖仁皇帝托梦新君,定然是圣明在上,大清福祚绵长不绝之兆。

    这番话说得信而有征,皇上虽然很年轻,处理起政务来却极是老练,不论是盐漕弊政的剔除还是于穆彰阿之类的权臣的处置证明,真正是明君气度,只是对那等奇伎yin巧之物的喜好,让人大感摸不到头脑。

    咸丰元年的时候,允许英夷进京,又在翰林院旁的东交民巷划出一块土地,给各国设立公使馆,之后又命庄亲王绵愉,恭亲王奕主持总理各国事务衙门,专司和夷人交往事宜,这也罢了。居然还要请英人帮助在国内修建铁路,架设电报系统,专使往来于两广、福建、两江之间,成果完全没有见到,钱却是花去了不少,今天听皇帝说的话,竟似是有意依靠夷人的帮助,未来在国内建造钢铁工厂?【1】

    【6】

    【6】

    【小】

    【说】

    他是名副其实的军机首辅,这时候觉得不能不说话了:“皇上,臣窃窃以为不可。”

    “怎么呢?”

    “是,臣以为,钢铁锻造之法,我天朝本已有之,又何必仿效英人所长?铁路所需,也可以着我朝工匠参详研究之后,按图施工,不必苛求外人。”

    “你说的那些,朕也知道,不过都是一些粗糙技法,不论是产量,还是出产的钢铁的质量,都是不能和夷人所有的技术能够比拟的。上一年胡林翼有折子来,提到在天津大沽口外安置的英夷火炮,其中说:‘英人所铸之火炮,质地极佳而重量也远较天朝为轻,发射之间,全无半点窒碍之处,其中有臼炮三种,臣与大沽口炮台提督等人屡试军前,料实工坚,从未炸裂,验放多次,均尚合用。’”皇帝的记忆力相当惊人,复述了一大段折子中的内容,然后他说:“胡林翼不尚空言。他的话,朕还是能够信得过的。”

    贾祯无话可说,干干的答应了一声,“是。”

    “其实,不但是火炮的质量上乘,就是使用起来,也是分外的可以使大清炮勇胜任愉快。”皇帝说:“这一点,在胡林翼的折子中也是有着明确陈奏的。见微知著,英人的火炮技术能够让地方上切实使用者如此推崇,其他的方面,也就可见一斑了。”

    “朕当年就说过,做人家的学生并不可耻,圣人也说,三人行必有吾师嘛。难道就因为做老师的是红眉毛绿眼睛的夷人,我天朝就全然以上国自居,明知道不如人家,也绝对不肯去向人家学习了吗?”

    完之后,皇帝大约是觉得自己的语气有一点重,便又说道:“朕继位之初,在奉贤无私殿参谒列祖列宗圣像之时,就曾经对自己发下誓愿,一定要让大清国重现圣祖辉煌,让天下万邦万里来朝。其间就是有再大的难处,再多的阻力,朕也全然一身担之只有这样,才对得起皇考托付之重,才能对得起列祖列宗传承而下的这片万里锦绣”

    bk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