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17中文 > 清山变 > 第54节 拖善办理(1)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17中文网] https://www.17zhongwen.cc/最快更新!无广告!

    第54节

    拖善办理(1)

    奕山是五月十三日接到朝廷上谕,把差事暂时交卸给军中总兵官长寿,自己带同随员,一路进京。他到达北京的时候,俄国谈判使团,也已经到了

    对于黑龙江流域,俄罗斯人虽然垂涎已久,但自中英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俄国人眼见中方于此事上处置凌厉,反击猛烈,再也不敢大意行事,穆沙维耶夫从欧洲养病回到彼得堡,和新皇亚历山大二世重提此事时,亚历山大二世和其彼此很有默契的说道,“黑龙江……的事情,还是等以后再谈吧。”随即用法语对他说,“聪明人,用不到多说。”

    穆沙维耶夫自然明白皇帝的言外之意,转头又去找他的一贯支持者,康士坦丁亲王——他是俄皇的弟弟,同时也是俄国新成立的阿穆尔问题委员会的主席。

    两个人商议之后一致认为,对中国动用武力,是最后一步必须要走的,在此之前,若是能够通过谈判等其他方式解决此事——在必要的时候,俄罗斯甚至已经做出了部分经济上让步的决定——按照他们初步的打算,只是要在黑龙江上获得相应的航行权,至于全面吞并黑龙江,甚至将其划入自己的国土范围,还是第二步的事情。

    为师出有名,俄罗斯想到了通过《尼布楚条约》中多年以来,始终未曾得到双方政府有公信力的确证为由,到北京去,和中方重新议定此事,探知中方的立场,进而提出黑龙江通航之事。

    经过穆沙维耶夫和康士坦丁亲王的商议,由穆沙维耶夫亲自带团,随同的人士包括海军参谋长孟兴柯夫;穆沙维耶夫东西伯利亚地区的副手、海军少将涅维尔思科依等人组成。

    在俄国方面将人员名单报至总署衙门,并转呈皇帝之后,大清国的最高至尊无奈苦笑:都是名人啊!以上几个人,连同康士坦丁亲王,都是对东西伯利亚地区采取激进派的主将呢!其他缓进派,诸如外相、财相、巴林伯爵,一个也未能成行,则俄国人的态度,还是很明朗的。

    但知道是知道,彼者异邦原来,大清照例还是要有一番迎请规仪,看一看总署衙门拟定的,俄国使团到京之后的行程,皇帝满意的点点头,“这份行程是何人撰拟?”

    “回皇上话,是总署俄国股两位帮办大臣,唐文治、李鸿章并俄国股章京,董恂所拟。”

    皇帝不再多说,拿起御案上的笔,在奏折上当场批复了几句话,“览。所奏甚妥,着总署上下,认真晓谕,拖善办理。”由惊羽转交文祥,他又说道,“俄国人虽然意图不轨,但终究原来是客,天朝也不可不有一番情意。免得为人笑话。”

    “是,皇上视四海若一家,奴才自当尊领圣谕,行接待之事。”

    文祥几个人退出去,皇帝招奕山到御前,自从咸丰七年之后,奕山以固山贝勒嘉衔,办理直隶省内新军整训之事,麾下除长寿之外,另有当年镇标第二营中的将士如杨士成、胡大毛等。数载而下,都已经积功做到参将、游击之衔。

    自从第二营闹出军中第一大丑闻之后,二营所属兵士知耻近于勇,操练之际,勇猛异常,更为人称道的是,军中不提,单单指二营驻防,上至营中统带,下到普通一兵,在演练之时,那种永不放弃任何一个活着的战友的精神和举止,更是成为杨村新练光武第二军所有三十营中,第一袍泽情深之属。

    军中男子,多有血性之气,咸丰九年,神机营开拔,到山西练兵,挟大胜余威返回北京,路上接到朝廷的谕旨,命载醇带兵转路直隶天津,由神机营和光武新军第二军展开一场猛烈的比拼——神机营是天子自将,以禁军自况,从上到下,骄矜异常;而光武军也丝毫不落人后,从来以咸丰七年御敌于外,大涨了天朝民心、士气的建功之军而目中无人,双方一经接触,发生了激烈的对抗。到营第一天,就有神机营将士和友军将士为用餐时间的不能协调而殴斗的事件发生。

    载醇和奕山给气得半死,各打五十大板,算是平息下去,但这种彼此不能相容的态势,却也渐次形成。军中演习时,也事情,朕会有旨意给你。”

    他说一句,奕山答应一声,赛尚阿在一边站着,看皇帝的训示说到一个节点,在一边说了一声,“跪安吧。”带着奕山出殿而去。

    片刻之后,赛尚阿又折了回来,御前碰头答说,“皇上,请恕奴才所学未精,俄国人谋我东北之心甚亟,奴才只恐双方商谈之下,并无实效,日后一旦挥动刀戈,关外兵士即便有为国报效之心,亦无报国之力啊!”

    “双方动武,终究是最后一步。若是真到了那一天,朕自会选派干才,出关迎敌。”皇帝说,“你下去之后,以兵部行文天津,在光武军中选派游击、都司官衔以上者二十五人,随同奕山赴黑龙江任上。”

    “皇上是说?”

    “光武新军每年奏报上来的嘉奖、封赏人员名单,朕都要逐一过目,你以为是为什么?”皇帝笑着问道,“这些人都是在战场上一刀一枪拼出来、在驻防之地,一滴一滴血汗干出来的实打实的功劳,而且都是识字之人,用之到关外,旁的不说,只是起到一份传帮带的作用,你以为,凭这二十五人,能够练出多少如同光武军那样的虎贲之士?”

    赛尚阿心悦诚服,用力碰头,“皇上圣明,奴才钦佩无地!”他想问一声,既然如此,何必只派二十五人?多派一些人不是更好吗?话到嘴边,心中想到:这样的话一出口,便有拥兵自重、市恩买好之嫌,自古以来,这样的事情,就是上位者的大忌!当下闭口不言,碰头而出。

    **********************************

    文祥回到总署衙门,展开皇帝的上谕看了看,随手交给李鸿章和董恂,口中问道,“俄国人已经到使馆了吗?”

    “已经到了。”李鸿章也是草草扫视几眼,放在一边,口中答道,“职司想,皇上既然有口谕说,不管俄使来意如何,我天朝总要尽一番地主之谊,不如就订在明天晚上,在总署衙门为俄使接风吧?”

    “明天?会不会太赶了?”看李鸿章一派胸有成竹的样子,文祥点头,“那就订在明天。然后从十五日开始,和俄使正式展开会商。酝卿,前日让你准备的中俄多年来交涉合约,可都传备停当了吗?”

    酝卿是董恂的字,他是扬州人,本名醇,因为乾隆年间有一个同名同姓的三甲进士,改名为恂。他是道光二十年的进士,位列三甲,不能入翰林院——所以心中少了几分那种清流中人特有的,视华夷之辨为天下大防的观点——榜下即用,到户部任职。

    董恂的文字造诣非常深厚,咸丰六年,第一任英国驻华公使文翰归国,临行前拿出九首自己所创的‘无韵新诗’,请董恂为之改为七绝文字,后者欣然从命,所得之诗,可见其人胸中之物于一斑。大风小说

    这里引录一首,原文是:勿以忧时言,人生若虚梦,性灵睡与死无异,不仅形骸尚在灵在。

    董恂为之改译的是:莫将烦恼著诗篇,百岁原如一觉眠;梦短梦长同是梦,独留真气满坤乾。

    这是一种非常好的外交手段,但在清流卫道士看来,就绝不入眼,以为他以两榜出身,居然行此扬州盐商清客之事,简直糟蹋斯文到家了!加以董恂为人性情略有刚愎,故而挖苦讥讽他,给他起了一个外号叫‘董太师’,以他比拟董卓,令董恂大恨——若是在雍乾两朝,只是这一个外号,就足以断送他一生前程!

    董恂为人很精细,拿着皇帝批复的上谕文字,端详了很久,连文祥叫他的话都没有注意,“大人,您看,皇上是写错了字还是怎么?”

    文祥大怒,“酝卿,你糊涂了?什么叫皇上写错了字?”

    “啊,不,职司不是这样的意思,只是,您看?”

    注1:黑龙江人口,总数大约是1,407,867左右,这并非是作者杜撰,而是根据赵澄泉所著的《清代地理沿革表?东三省部》中的数据而来。不过资料所载,是光绪三十三年各属具册——用之于四十年前,又是在封禁令撤销之前,仍自要删减一二(后文中提及的吉林、辽宁两地的丁户数字资料同上,不缀)。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