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17中文 > 瓷王 > 149章一个人的恩科殿试(3)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17中文网] https://www.17zhongwen.cc/最快更新!无广告!

    众臣听了,殿中响起一片惊叹声。此楹联当真是非同小可,寥寥数语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一一涵盖在内,书乃指尚书,易指易经,骚乃屈原之离骚辞赋,庄乃庄周之学,汉文集儒文化之大成——要想对仗工整的对出下联,难度太大了。就连朱元璋都吃了一惊,暗暗扫了曹链一眼,心里也自是奇怪,这曹链啥时候这般博学了,居然还出得一个如此深奥精辟的题目。他哪里知道,这曹链为了应对今天的恩科殿试,让自己的幕僚翻了一个晚上的古籍,才从一本宋时的典籍中查出了这首残缺的楹联,且只有上联没有下联。

    林沐风倒吸一口凉气。曹萱得意的抚须大笑。

    “读书取正,读易取变,读骚取幽,读庄取达,读汉文取坚,最有味卷中岁月……”在无数双眼神的投射中,林沐风眉头紧皱。此时此刻,是考验他国学功底的时候,诗词尚可以剽窃,但对对子可全凭临机应变和平日里的丰富积累。

    他在红色的地毯上踱步,曹链哈哈一笑,“林沐风,这回不要求你七步成诗了,本官给你一刻钟的时间,对不上来,这一题就算你不过。”

    方孝孺在一旁叹息一声,此对太难矣。即便饱学之士如他,临阵磨枪恐怕也要难堪当场。

    时间一点点的过去,大殿中的众臣又开始小声议论起来。就在包括朱元璋、方孝孺等在内的大多数人都认为林沐风此题将会交白卷的时候,林沐风突然一个转身,目光炯炯的盯着曹链,朗声道,“曹大人,我对——与菊同野,与梅同疏,与莲同洁,与兰同芳,与海棠同韵,因自称花里神仙”。

    啊!

    妙啊!

    绝了!

    殿中顿时又是惊叹连连,很多人投向林沐风的目光中不由多了深深的震惊,此人当真是了得,可谓是百年难得一见的奇才啊!

    朱允汶大喜,哈哈大笑,向朱元璋躬身道,“皇祖父,曹大人的上联说读书,说的是《尚书》、《易经》、《离骚》、《庄子》和汉代诗文,各具特色,宜以不同方法读之,方可取其精粹。林沐风的下联则说赏花,分别指菊、梅、莲、兰和海棠,各有其品格,宜仔细观赏品味,方得其妙趣。此联工巧别致,读来令人赞叹。”

    朱元璋霍然站起身来,开怀大笑,“妙极,来人,赐林沐风御酒一杯!方孝孺,这回该你出题了。”

    方孝孺刚要说什么,沐阳侯耿炳文大踏步走了出来,闷声行礼道,“皇上,臣听闻这林沐风文武双全,今日既然是朝廷恩科殿试,臣想与这林沐风较量一下武艺!”

    朱元璋微微一笑。朱允汶眉头一皱,“沐阳侯,此是朝廷开恩科取士,又非选拔从军将军,比较什么武艺!”

    “皇太孙殿下,既然是皇上不拘一格选拔人才,又让臣等随意出题,臣乃是武将,不懂吟诗作对,只会上阵杀敌——这林沐风不是文武双全吗,当着皇上和诸位大人的面,让炳文与他考校一番,也看看他是不是欺世盗名之徒!”耿炳文振振有词。他根本就不相信,一个读书的秀才,还敢上阵杀敌。面对刀枪剑戟,不吓尿裤子就算是胆大的。

    朱元璋望着林沐风,“林沐风,你可应承?如果……”

    朱元璋的意思是你如果不行就算了,由朕来替你推了。你毕竟是文人,就算是懂些拳脚也绝对赢不了久经沙场的骁勇战将耿炳文哪。

    屏风后的朱嫣然气得俏脸煞白,低低骂道,“耿炳文匹夫,简直是岂有此理

    林沐风环顾着表情不一的大明众臣,心里的怒火渐渐升腾起来,心里骂道,“这是恩科殿试吗?简直TMD就是刁难老子!”回过头来,眼角的余光瞥见曹链脸上的那一脸阴险得意,他气不打一处来,翻身跪倒在地,“皇上,沐风愿意与沐阳侯爷较量一番。”

    朱允汶叹息一声,缓缓道,“沐阳侯,林沐风,此是大殿,动不得刀枪,你们就比试一下拳脚吧。”

    耿炳文答应一声,向朱元璋告罪一声,脱去外面的官袍,露出一幅精干的短打装扮。他傲然向林沐风点了点头,“林生员,本侯也不占你便宜,只要你能在本侯拳脚下支持十个回合,就算你赢。”

    林沐风也没脱衣袍,淡淡一笑,略一抱拳,“侯爷,请了!”

    见自己的“忍让”换来了林沐风的狂妄自大,连外袍都不脱,耿炳文愤怒的瞪了他一眼,也不说废话,上前就是虎虎生风的一拳,只击向林沐风的面门。

    林沐风知道,凭力量,他根本不可能是耿炳文的对手,毕竟人家是身经百战的将军。但他却有更大的优势,就是灵活。耿炳文身材矮胖,在身体的协调性上比林沐风差了不止一筹。

    林沐风瞬间侧身避过耿炳文的拳风,闪电般伸出手去,抓住耿炳文击来的拳腕,顺着他的冲劲顺势向前一带,然后与朱允汶捆绑在了一起,等于向普天下宣告——林沐风,是朕为皇太孙朱允汶选定的辅臣!从此,也就等于是将林沐风推向了与朱棣为代表的各地藩王的对立面上去。

    满朝文武都不是傻子,见此当然明白了一切。搞来搞去,是为朱允汶选了一个绝对的心腹近臣。林沐风无言的走过去,跪拜在朱允汶的面前,朗声道,“臣拜见皇太孙殿下!”

    朱允汶呵呵一笑,伸手扶起他,“林学士,你我自金陵诗会起就一见如故,本宫一直想要你进东宫伴读,如今本宫终于得偿所愿,心里甚是高兴。”

    望着朱允汶春风一般的笑容,林沐风感到心里一暖。朱允汶为人宽厚仁德,当皇帝这是弱点,但做人,这却是优点。也罢,自己今后就竭尽所能尽量帮他渡过被赶下台的悲惨命运吧。好在,此刻离朱元璋归天还有将近两年,还有充足的时间来准备一切。

    ……

    历时三个时辰的朝会,林沐风一个人的恩科殿试终于结束了。

    林沐风跟着朱允汶走出了文德殿,远远的看见一身华丽宫装的朱嫣然笑吟吟的从不远处走了过来,先是向朱允汶躬身一福,“恭喜王兄今日得一肱骨重臣。”又向林沐风微笑着,“沐风,皇祖父封你的官职好奇怪哦,既是侍读学士,却又是侍卫统领,这到底是文官还是武职呢?”

    林沐风正要说话,突感背后似是有一道有若实质的凌厉目光扫了过来,心头一动,也没回头,当即跪倒在地,高声道,“皇上隆恩,沐风不胜惶恐。殿下,臣今后当恪守誓言,为殿下赴汤蹈火肝脑涂地在所不辞!”

    “呵呵,沐风,言重了,言重了,你在本宫身边,本宫也好有个伴,凡事我们都有个商量不是?什么赴汤蹈火肝脑涂地的,以后不许再说这些话了。”朱允汶苦笑着拉起林沐风,突然看见了朱元璋在几个太监宫女的簇拥下就站在了不远处。

    ……

    “嫣然,你王兄柔弱,朕怕他担不起这沉甸甸的大明江山哪!故而,朕费尽心机为他选了林沐风这个辅臣,但朕又担心,主弱臣欺啊,有朕在一切都还好说,一旦朕归天,朕……嫣然,你的心机智谋都足以当大任,朕希望你能给朕永远的看住林沐风!如若他有什么不轨,你要以大明江山为重,记住了吗?”朱元璋长出了一口气,缓缓道,声音低沉而又疲倦。

    “这?”朱嫣然先是一呆,继而狂喜,连连叩首在地,“孙女多谢皇祖父恩典!孙女多谢皇祖父恩典!”

    朱元璋心里暗暗苦笑,怜惜地望着朱嫣然激动的神色,伸手想要抚摸一下她的脸颊,但却无力的垂下手去。他冷笑一声,“你切莫误会了朕的意思。”说罢,也不管跪在地上的朱嫣然,带着宫女和太监们扬长而去。

    朱嫣然半响才从地上起身,望着朱元璋远去的苍老背影,眼圈一红,心里默默道,“皇祖父,嫣然懂得你的良苦用心。你放心好了,嫣然就是豁出命来,也要让林沐风效忠王兄一辈子……倘若这个冤家有了贰心,嫣然就跟他同归于尽,到阴曹地府去做一对苦命鸳鸯。”

    一阵凄冷的风吹过,朱嫣然陡然一个激灵,赶紧裹紧自己的裘皮披风,望着东宫的方向,眼神中又充满了柔情,“走,随我去东宫——不,随我回宫!”

    此刻,身着一身崭新官袍的林沐风匆匆出了午门,向宫外行去。跟在他身后的,还有一个太监和几个东宫的侍卫。没有别的,他要出宫去“查收”朱元璋所赐的宅院和家奴以及金银赏赐。据说,这座宅院是潭王朱梓遗留下的旧宅。

    说起这潭王朱梓来,他的身上还蕴藏着一段历史的谜团。朱梓是朱元璋第八子,洪武二年九月生,次年被封为潭王。洪武十八年十二月到封地湖广长沙府。他机敏好学,善文章,常召集府中儒臣宴饮,并让他们即席赋诗,亲自品评高下优劣,优者赏以金币。王妃于氏是都督于显的女儿。洪武二十三年,于显之子宁夏指挥于琥被卷入胡惟庸案,旋即被杀。朱梓闻讯后非常紧张。朱元璋派人对他进行安慰,并召其入京,结果使朱梓更加害怕,便与王妃于氏一起自焚而死。由于无子,封国被除。

    这是《明太祖实录》和《明史》对朱梓一生的记载。如果仔细推敲,就可发现这一记载存在问题:首先,朱元璋对儿子虽然要求十分严格,但俗话说得好,“虎毒不食子”,他对儿子的为非作歹至多就是警告一下。三子晋王准备谋反,朱元璋都原谅了他。这样看来,即使朱梓岳父一家真的追随胡惟庸谋反,他受株连的可能性也不大。作为朱元璋的爱子,这一点朱梓应该清楚。他身后的退路依然宽广,根本没必要合家自焚

    *****************拜求月票!!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