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17中文 > 重生之腓特烈威廉三世 > 第五百一十六章 奥巴联军的覆灭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17中文网] https://www.17zhongwen.cc/最快更新!无广告!

    当埃尔斯特纳将威廉的话原封不动的说给汉诺威人听的是,不管是汉诺威官员还是英国驻汉诺威的官员齐齐色变,对于英国人来说,威廉的话的杀伤力不亚于核弹头。

    要知道如果没有普鲁士人从旁协助,英国人想要保住汉诺威几乎是不可能的。作为神圣罗马帝国境内数得上的富饶之地,帝国境内的众多诸侯一直都对汉诺威虎视眈眈,之后因为汉诺威选帝侯一脉入主英国,考虑到英国的实力以及当时奥地利等国乃是英国的盟友,因此汉诺威才保持了和平。

    而现在,在欧洲大陆,英国人的盟友只有普鲁士一个,也只有靠近汉诺威的普鲁士才有实力帮助英国守住汉诺威。

    别看汉诺威地区拥有两万余的军队,但是这些军队也只能震慑莱茵河地区的诸侯们,要知道奥属尼德兰可就在汉诺威的边上,一旦普奥停战,普鲁士让开道路,那么奥地利人肯定不会错过汉诺威这块肥肉。

    为此埃尔斯特纳和英国官员进行了多轮磋商,最后无奈的英国人同意了普鲁士人的要求,别忘了在北美可是有着三个普鲁士整编师团,这些师团即可以帮助英国人对付法国、西班牙人,同样也可以调转枪头对付英国人小说

    英国人同意从汉诺威抽调一万人前往美因河战场,虽然这个兵力距离普鲁士提出的两万人缩水了近一半,但是考虑到汉诺威不远处的奥属尼德兰还有一万余奥军,因此普鲁士也接受了这个提议。

    这一万英军的指挥权出人意料的落到了恩斯特的头上。

    之所以会由恩斯特担任一万英军的指挥官,最主要的原因便是因为恩斯特得知利奥波德二世居然任命卡尔为指挥官率领一万余奥军前往美因河,得知这个消息恩斯特再也淡定不了了。

    虽然恩斯特和卡尔之间的矛盾最后得到了平息。但是在两人的心中都将彼此恨到了骨子里,而恩斯特认为既然卡尔能上战场,那么作为英王的弟子,恩斯特同样能够率领军队征战沙场。

    当然对于恩斯特的任命,在汉诺威以及英国议会都引起了轩然大波。没有人认为由恩斯特率领军队作战能够取得胜利。但是英王乔治三世却直接下令恩斯特为一万汉诺威军队的统帅。

    虽然勃兰登堡的事件让恩斯特赢得了举国骂名,但是在回到汉诺威之后,恩斯特的改变却是被他身边的内侍原原本本的传进了乔治三世的耳中。回到汉诺威之后的恩斯特一改之前的纨绔形象,不论是言语还是行为都有极大的转变。

    对于这种转变,乔治三世是乐观其成的。在乔治三世早年的王孙生活让乔治三世知道,在突逢大变之后。人的性格往往是会受到极大的影响的。

    所以乔治三世选择相信自己的儿子,当然毕竟恩斯特的年纪还轻,所以乔治三世任命汉诺威老将瓦尔多为大军的副帅,辅助恩斯特征战美因河。

    当然英国人的出兵并不是毫无条件的,英国人出兵的条件便是普鲁士人帮助英国人势力进入莱茵河流域。

    在巴姆贝格地区驻扎了一个多月,第三、第十七、第十八师团都获得了一定程度的补充。三个师团的总兵力达到了两万四千人人,而在巴姆贝格被打残的第十八师团的兵力也补充到了五千人。

    而与此同时,在达菲利亚的率领下,普鲁士军队对慕尼黑发动了好几次进攻,但是巴伐利亚毕竟也是帝国境内的大诸侯,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因此在大量征召慕尼黑城内的青壮参与守城之后。普军攻克慕尼黑的成功率也越来越小。

    最后,当达菲利亚得知巴伐利亚进攻美因河的军队已经返回巴伐利亚的时候,达菲利亚和第二师团的弗朗克一商议,最终决定从慕尼黑城下撤军。

    当然撤军并不是说普军要灰溜溜的离开巴伐利亚,经过达菲利亚和弗朗克的商议,两人决定会合两个师团两万多人的兵力进攻刚刚返回巴伐利亚的巴伐利亚远征军。

    原本维克多率领的近八千巴伐利亚军队能够在半个月前进入巴伐利亚境内的,但是在维克多率领军队急匆匆的向巴伐利亚境内撤退的时候,一队奥地利骑兵从后面追了上来。

    这些骑兵给维克多带来了伊恩率领奥军也从巴姆贝格地区撤军的消息,同时这队骑兵还告诉维克多,伊恩请求维克多看在两人曾经共事一段时间的份上能够率领巴伐利亚军队等等后面的伊恩所部。

    虽然沙恩霍斯特并没有在巴姆贝格歼灭伊恩率领的奥地利军队。但是伊恩所部也受到了一定的损失,而从巴姆贝格到巴伐利亚境内足有数百英里,一路上伊恩并不敢断定受到了损失的普军不会急红眼的追击他。

    因此在伊恩率领麾下撤退之后,便派出了一队骑兵日夜不停的去追巴伐利亚军队,而在巴伐利亚边境上。这队骑兵终于追上了维克多率领的巴伐利亚军队。

    而也就在此时,维克多慕尼黑城内的情况,伊坦思比任何人都要了解,经过一段时间的损耗,城内的巴伐利亚正规军已经不足八千人,而临时征召的青壮却有近两万人。

    而反观普军。虽然对慕尼黑的战斗同样让普鲁士军队受到了不小的损失,但是普军的元气尚存,另外第一师团和第二师团的满编兵力可都是一万三千人,在慕尼黑城下损失的四千余人并没有伤害到两个师团的元气。

    出城的军队少了便是给普鲁士人送菜,而多了,万一普鲁士大军杀了一个回马枪。到时候靠着临时征召起来的青壮组成的军队,跑都跑不掉。

    但是现在,伊坦思后悔了,他深深的后悔了。

    或许根本不需要军队出城和普军战斗,或许只要让一些小部队出城转悠一下也能拖住普鲁士人一部分的兵力,或许.........战争中有太多的或许。但是谁都不是战争之神,谁都不知道战争最终的结果会是怎样。

    击败了援军之后,达菲利亚率领军队一路缓缓的向美因河地区赶去,这段时间对慕尼黑的战斗让他知道慕尼黑并没有如同他想象的那样容易被攻克,而与其在慕尼黑城下继续和巴伐利亚人拼消耗,还不如率领军队前往美因河地区,毕竟那里的的局势并不乐观。

    ................................

    在法兰克福。因为第二次帝国军的失败,席洁尔已经是彻底了心力交瘁了。

    为了对抗普鲁士人,席洁尔不仅费尽心力组织了两次帝国军,同时他还向瑞士雇佣了大量的雇佣兵,向奥地利和黑森都要求了援军

    但是眼下,虽然普鲁士军队受到了重创,但是普鲁士人毕竟是胜利了。

    即便普鲁士只剩下一万人,但是对于已经将兵力抽调了大半的法兰克福来说,这一万普鲁士军队却是非常致命的。

    不过可能席洁尔没有想到,正因为两次帝国军的战败以及黑森军队、奥地利军队的陆续战败。让普鲁士军威大盛的同时,也让各地的诸侯对普鲁士人更多了一丝忌惮。

    五千黑森军队的战败让黑森公爵大怒,特别是普鲁士人居然全歼了黑森军队让黑森公爵苏尼戈觉得自己的威严受到了侮辱。

    当然苏尼戈可能没有想到,是他自己先不顾忌普鲁士乃是他外甥的国家从而与之为敌的。

    总之,之后的苏尼戈在黑森宣布。他将亲自率领一万三千黑森军队前往法兰克福,帮助不愿被普鲁士欺压的诸侯们对抗普鲁士军队。

    而除了黑森之外,担忧切身利益的西美因河地区诸侯们再次慷慨解囊,很快一支总兵力达到了三万人的帝国军再次在法兰克福组建而成。

    这支军队可以说是整条美因河流域周边所有诸侯们的全部家当的,特别是美因茨和法兰克福更是押上了全部身家,除此之外,黑森公国也是将大半的身家押在了上面。

    因为普鲁士的参战,因此在原本历史上前往北美的黑森雇佣军便没有成行,这样一来便为黑森及周边的德意志诸侯们保留了实力。在原本的历史上,英国人可是从黑森以及周边的德意志邦国雇佣了三万余军队加入到北美的战争之中。

    眼下这些本该消耗在北美的军队却被集结起来对付普鲁士人,这不得不说真是历史的戏剧性。

    这支新组建的帝国军的统帅由黑森公爵苏尼戈亲自担任,而除此之外,帝国议会的议长席洁尔也亲自担任了这支大军的副帅,毕竟现在帝国议会并没有被废除,由帝国议会的议长担任军队的副帅也可以告诉所有帝国军的士兵,他们是在为了帝国而战斗!

    这次苏尼戈并没有如前两支帝国军一样前往巴姆贝格地区,在苏尼戈心中最佳的决战之地便是法兰克福城下。

    法兰克福在神圣罗马帝国内的地位是神圣,每一任帝国皇帝的加冕都需要在法兰克福进行,这也为法兰克福蒙上了一层神话般的轻纱。

    而选在法兰克福决战,一方面可以提高帝国军的士兵,让他们每个人知道他们的背后便是帝国皇帝的加冕地也是帝国议会的所在,他们是在保卫帝国!而另一个方面,便在于法兰克福周围优越的地理位置。

    流过法兰克福的美因河是法兰克福天然的护城河,而从巴姆贝格而来的普军想要攻克法兰克福在不度过美因河的情况下只能猛攻法兰克福的东南部城墙。而在美因河之上,法兰克福拥有大批的内河炮舰,这些炮舰一方面是用来向经过法兰克福的商船收税,而另一方面则是用来抵御任何来自河面上对法兰克福的威胁。

    而除了这些之外,法兰克福还有一个无人可以比拟的地方,那就是法兰克福的富饶。

    兵力高达三万人的帝国军所需的后勤物资是海量的,而如果大军选在别处战斗的话,不提这些物资在路上的消耗,光是这些物资的运输和安全便很成问题。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