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17中文 > 回到明末搞基建 > 第四十五章 木牛流马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17中文网] https://www.17zhongwen.cc/最快更新!无广告!

    第二天早上,一件事轰动了整个火路墩。

    “大家快来看啊!大人骑着一匹木牛流马,在大街上跑得飞快!”

    人们都招呼着,大街两旁,围满了人。

    现在,正是上工时间,换做后世的话说,就是上班早高峰。

    自从赵诚到来之后,强地的人们得到了很多,也失去了很多。

    他们得到的是吃饱喝足,是一份稳定的活计,是晚上能看《西游记》。

    失去的是一觉睡到自然醒,是一整天的无所事事晒太阳的懒散……

    有小孩儿端着碗,站在街头,看着骑着两轮“木牛流马”在大街上奔驰如飞的赵大人,甚至忘了往嘴里送饭。

    “小臭蛋,看你的鼻涕都流到嘴巴里了。

    你爹你娘、你爷你奶,现在都有工做,每个月光是伙食补助加起来就有一千多元。

    别光挣钱,舍不得花钱。让你娘去供销社给你买点纸,鼻涕擦干净点。”

    赵诚顺手在路边一个小孩儿脑袋上摸了一把。

    想提高人们的卫生观念,任重道远啊!

    “早啊,来根叔!今天村子里有没有闹疟疾的?”

    又看到迎面走来的来根叔,赵诚停下车,坐在车座子上,左脚踩地支撑,右脚放在车蹬子上。

    来根叔远远就看到这东西飞一样过来,看到骑在车上的赵诚,在震惊之余,也就不感到奇怪了。

    大人最喜欢搞一些稀奇古怪的玩意儿。

    “放心吧,大人。今天再没有了。

    昨天刘小旗来,把村子里得了疟疾的,都给带走了。

    把那些人家里,还都……消了毒。”

    来根叔每天都在记这些新鲜词汇。

    他不觉得麻烦,也不感到累。

    每天有新鲜事物,每天有新鲜词汇,这让他觉得生活很有意思。

    最近不到一个月时间,强地的变化实在是太大了。

    他感觉这二十多天所经历的事情,比他这一辈子五十多年经历得都要更多。

    “继续加强宣传,要让大家都讲起卫生来。

    街道办的工作,就是要对接群众,要了解村子里每一户的信息,每一个人的情况。

    要把咱们的政策,宣传和落实到最基层,落实到每一个人头上。

    这疟疾,就是因为不讲卫生引起的。

    如果大家再不改掉那些坏习惯,以后就不仅仅是疟疾了,还会有更大的传染疾病。

    十室九空,那也不是开玩笑的。”

    赵诚声音凝重。

    明末人口锐减最大的凶手之一——疫病!

    他当然不能让这种事情,发生在他的统治范围内。

    他跟来根叔不止一次交流过,强调过这件事情的重要性。

    这番说辞,他已经不知道说了多少遍了。

    来根叔听得多了,基本上也都能听懂。

    “哎,俺知道了。

    大人放心,谁要是敢再不讲卫生,俺拿着大棍子梆他们!量他们也不敢跟俺动手!”

    来根叔很有信心。

    赵诚沉吟一下。

    这手段,看起来有些蛮横。

    但他知道,后世的温和措施,在这里根本就不起作用。

    在通往法制的道路上,就得有蛮横的过程。

    “街道办也得有自己的武装力量,不能只凭你老人家的威望。

    具体管理,就会损害一部分人的利益……嗯,是他们本来就不应该得的利益。

    时间久了,肯定会有人狗急跳墙的。

    这样吧,俺再招收一些人,交给你管理,辅助你的工作。”

    具体问题要具体分析,管理要因地制宜。

    在这里,想要管束那些不听话的人,最好的办法就是直接上棍子打。

    “那太好了!”来根叔高兴得直拍手。

    他这个官,是要越当越大了啊!

    “大人,您骑的这个,就是木牛流马吗?”

    谈好事情,来根叔还记挂着心里的好奇,绕着圈,前后打量着这头“木牛流马”。

    “差不多吧!属于木牛流马同类的,你可以叫它自行车。”赵诚道。

    “嘿!大人一说,还真是那么回事。

    你看咱们的手推车,都是一个轮子……

    这个,它是两个轮子,的确不是牛马,算是车。

    自行车……自己能走的车!好!真是好东西!”

    来根叔吧嗒吧嗒地抽着烟袋,连连点头赞叹。

    “的确是好东西,它不用吃草,人踩着就能走。

    而且,大街小巷地穿梭,也更加便利。

    更加重要的是,它不拉屎……”

    赵诚笑了。

    牛马太多的话,街道卫生是很难搞好的。

    这说话的功夫,他脚下动了一下,就差点踩上一坨牛粪。

    “来根叔,你也可以买一辆啊!

    只要攒够粮票,就可以到供销社买。

    一辆只需要666元。”赵诚鼓动。

    他不断推出新品,甚至一大早特意在早高峰时期亲自骑上自行车满火路墩转。

    目的就是让大家眼馋,勾起大家购买的欲望来。

    供销社里,卖东西不收银子,不收铜钱,不收粮食……只要粮票。

    所以,不管大家想买什么,他们手里都得有粮票。

    现在的行情是,赵诚放出来的粮票少,放出来的商品多。

    用经济常识来解释的话,就是钱不够用,钱就会越来越值钱。

    这是赵诚初期想要达到的目的。

    粮票越来越值钱,大家才会认可粮票。

    粮票随时能兑换粮食,跟粮食挂钩,它的信誉才稳定。

    等大家渐渐习惯了粮票,甚至是习惯了手里时常存放着一些粮票……

    赵诚推广货币的目的,也就达到了。

    作为一方势力,必须要有自己的货币。

    主要也是因为大明的货币体系太不稳定了。

    连银价,都不稳定。

    更不要提铜钱了。

    同样面值的铜钱,铸造的质量不一样,价值相差就很大。

    比如崇祯初年铸造的铜钱,用料扎实,用铜多,大家就都认可。

    后来,私造滥铸的钱币越来越多,铜钱又小又薄不说,里面还加入大量钱……

    那小铜钱,随便一捏就碎了,拿出去人们都不愿意要。

    这种货币形势,大家还怎么放心交易?

    好而稳定的货币体系,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基本条件。

    赵诚正在为自己的货币体系打基础。

    “军队也应该改革一下,实行官兵一体等级薪酬制。”

    赵诚琢磨着。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