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17中文 > 大唐:朝九晚五,李二被我气疯了! > 第两百三十章 岂曰无衣?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17中文网] https://www.17zhongwen.cc/最快更新!无广告!

    贞观十一年,八月十五。

    一支数千人大军自南诏部落出发,向着麟角部落进发。

    行军途中,将士们悄然无声。

    只有脚步踩在落叶上,才会发出些许声响。

    瑶姬对此很是讶异。

    因为他们南诏人,向来喜欢热闹,这般行军,只要还不是靠近对方的部落,一般斗湖高谈阔论,以一解路途上的枯寂。

    可是现在,这些将士们就好像不是南诏部落的一般。

    居然没有丝毫出征时的热血沸腾。

    没有人说什么豪言壮语,没有人强调自己要如何如何杀敌,如何如何建功立业。

    所有人都沉默着赶路。

    这是战阵训练时,留下来的习惯。

    战争当中,不必要的言语很有可能暴露一支部队的行踪。

    进而造成局部战局的失败。

    而这失败,说不好就会影响到整个大局。

    所以,一般情况之下,大唐的将领都会要求士兵们出征途中寂静无声。

    只有归程时,方才解开这一禁忌。

    当然,这种沉闷的气氛也有可能会导致士兵们过于紧张,而在战斗之中出现失误丧了性命。

    所以一般都是为老兵准备的。

    毕竟他们拥有足够的作战经验,知道利弊,也有良好的心态可以调节自己的情绪。

    而新兵往往会因为紧张或是害怕等情绪,而在战场上有出人意料的表现。

    这时候,让他们放声谈论反而有助于舒缓压力。

    另外,便是军歌了。

    譬如西楚霸王项羽,便时常在军中高声咏唱。

    这并不是为了展示自己的歌喉,而是为了鼓舞士气,让士兵们壮起胆子与敌军厮杀。

    与之相同的还有秦军那首广为流传的战歌。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

    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岂曰无衣?与子同泽。

    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

    岂曰无衣?与子同裳。

    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

    当时正处西周存亡之际,周王室内讧,而戎族入侵。

    大举进攻。

    身处王畿周围的秦国,不得不面对戎族的刀兵。

    在这样背水一战的情况下,这首战歌应运而生。

    而在战歌之下,秦国也最终延续了下来,最终成为了那个统一天下的大秦。

    事实上,崔曜早已考虑到了一切。

    若是在此时唱响战歌,固然可能激励士气,让战士们气血上涌,士气高昂。

    但崔曜想要的并不是这个。

    若是敌我战力差距悬殊,我军胜算很小,需要背水一战的情况下,战歌固然可以鼓舞士气。

    但是征战麟角部落,在崔曜看来,已经是十拿九稳的事情了。

    所以这时候,他需要的是士兵们保持冷静,能够按照自己的指挥行事。

    若非热血上涌,作出与敌人血拼的愚蠢举动!

    换而言之,崔曜所率领的部队军阵,相当于是一台严密运作的机械。

    崔曜并不需要某一个零件发挥出远超其本来能力的作用。

    他只需要每一个零件都能各司其职,让机械能够顺利运作起来。

    这样一来,麟角部落根本就不是对手!

    对于瑶姬的疑惑,崔曜只是简单解释了几句,表示自己已经在军阵训练之事为士兵操练过军纪了。

    而并没有为其解释什么有关士气的长篇阔论。

    因为没有必要。

    此次让瑶姬同行,是因为他才是名义上的南诏之主。

    而自己则是大唐的外来者。

    所以若是想让那麟角部落的首领米倡兀屈服,只能由瑶姬出面。

    而自己只需要率领战阵进行武力震慑便可!

    而既然战斗上并不需要瑶姬出力,自然也就不用同她解释那么多了。

    要知道,这禁止交谈的指令并不是只针对普通士卒的。

    便是崔曜与瑶姬也要遵守。

    上行下效,若是自己制定出来的规定,自己不去遵守,反而要求部下去严格遵守。

    那这样的领袖是无法让人心服口服的!

    即便他暂时统领了其他人,也只不过是通过暴力进行的。

    而不是真正的以自己的德行与一举一动去影响治下的民众。

    治国如此,带兵亦是如此。

    ……

    经过了半日的跋涉,部队总算是来到了麟角部落的领地范围。

    进到这里,道路就变得清晰了起来。

    毕竟这里常年有人涉足。

    而崔曜也让众人放慢了脚步,减缓了行军的速度。

    若是让麟角部落的人察觉他们的到来,这一路上的各种准备就白费了!

    只是似乎时运不济,在他们前进了不到半个时辰的时间,便被一个在丛林之中玩耍嬉戏的小孩发现。

    那孩子见了他们,警惕非常,立刻就高声大喊了起来。

    一名部下害怕孩子暴露他们的行踪,立刻就弯弓搭箭,想要将这麟角部落的孩子进行射杀。

    然而,他的箭刚刚搭上弓,便被崔曜所阻止了。

    倒不是因为心慈手软。

    若是此行的部落是灭亡麟角部落。

    那么崔曜定然二话不说,就让这部下放箭。

    可这次的目的并不在于此,而是为了收服麟角部落。

    这些麟角部落的精锐可是不可多得的战斗力呐!

    所以,还没有开战,就射杀对面手无寸铁的孩子。

    多少有点不讲武德了。

    而对方见孩子死亡,必然也会反抗地更加顽强,为收服麟角部落增添难度。

    总之,崔曜更希望能够以德服人,而最重要的武德方面,可不能拖后腿。

    阻止了这名部下以后,崔曜就下令全速前进。

    毕竟行踪暴露已经注定。

    如此,倒不如单刀直入,速战速决!

    趁着对方还没有完全做好准备,一举将其拿下。

    如此,便能以最小的损失创造最大的战果。

    当然,若是可以悄无声息地潜伏到对方的部落附近,想来能够更为轻易地获胜。

    只不过,这不是暴露了吗?

    只能随机应变。

    而随着崔曜的号角吹响,南诏士卒们也不再遮掩自己的脚步与行军的声响。

    一个个如同猛虎下山一般,立刻朝着对方的部落冲去!

    偶尔遇到一些麟角部落之人,也被很快制服在地。

    当然,目的是征服而非杀戮。

    所以,在这些人没有反击能力的时候,南诏的士卒就自动停手了。

    将其留在原地,继续跟上行军队伍突袭麟角营地。

    或许是孩子的呼喊声。

    也或者是南诏的行军引起了对方的注意。

    麟角部落的营地里很快就吹起了一阵急促的笛声。

    这声音尖锐刺耳,完全不比崔曜的号角声音低多少。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